咨询篇

2017年09月14日 14:55  点击:[]

心理咨询,一切从“心”开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严重不足,导致不少人对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认识相当盲目和主观,甚至存在着一些曲解。了解和认识心理咨询的误区,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医生进行配合,帮助自己解除.痛苦,营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一、心理咨询常见误解

1.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

2.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人们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对于求询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医生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来就有不同的方法,咨询者看来是正确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来询者。

3.心理医生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神化,一种心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我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态是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二、心理咨询问答详解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

“错误”

其实,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它可以是任何要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换句话说,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可以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具有许多功能,但有一个功能往往被人忽视,即挖掘来者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大都配备有私人心理医生,当他们感到心绪不佳时,就会请心理医生帮忙把这种心绪尽快甩掉,以免影响工作。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对全体学生,不仅仅要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获得帮助,而且要使没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也获得帮助,以挖掘这类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更有活力,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

“错误”

许多求助学生期望通过心理咨询,今后再也不会产生心理疾病,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苛求。目前,对生理疾病尚无全面终身免役的办法,更何况心理疾病呢?离婚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和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升学压力等等,都时常困扰着当今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助能力,当遭受挫折和痛苦时,能及时走出人生的低谷,去开拓自己美好的未来。  

三、心理咨询误区正解

误区之一:立竿见影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可以“短、平、快”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对咨询过程和效果缺乏耐心,或浅尝即止,或半途而废。实际上,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包括“了解情况”、查明病因,分析诊断、“讨论方案、指导实施”、“检查巩固,结束治疗”等几个阶段,短则数周,长则数月、数年。立竿见影是对心理咨询的不切实际的苛求。

误区之二:一劳永逸
也许你会认为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就像打了预防针,给人以心理免疫力,从此便可笑口常开,幸福永在。而实际上心理咨询所达到的理想效果是求询者不再需要心理咨询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其实,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并非永远不再有烦恼和忧伤,恰恰相反,他会因为勇于正视挑战而容易遭受挫折和痛苦。不同于常人的是,他能及时走出人生低谷,大踏步地走向明天。

误区之三:讳疾忌医
有病就医,这是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对于心理疾病,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人们普遍羞于提及或承认自己心理问题,怕引来别人惊异的目光,影响自己的生活。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位美国小伙子对姑娘说,自己刚刚进行过心理咨询,姑娘会更加爱慕他,因为这说明他的生活质量高。进行心咨询其实是重视心理保健的表现。

 

 

下一条:诈骗篇

关闭